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NEWS

最新消息

新聞快遞

2025臺灣工藝季盛大展開 邀您走訪38展區漫遊臺灣工藝 集章抽好禮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今(28)日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工藝「漫活SLOHAS」—2025臺灣工藝季啟動記者會〉,正式宣告「臺灣工藝季」系列活動將於6月1日至8月31日盛大登場,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臺灣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陳啟村、參展單位及相關機構團體代表等各界貴賓共同與會。記者會中啟動「臺灣工藝衛星地圖」,象徵工藝從土地出發、自地方啟動,串聯在地記憶與情感,以工藝文化滋養這塊土地與人群,寓意臺灣工藝從地方扎根,逐步擴散至國際,匯聚成無限循環的文化連結力量。 「2025臺灣工藝季」由工藝中心精心策劃5大主題展區,串聯北、中、南、東及離島各地合作單位,總計38個展區共同參與,展現臺灣工藝創新與傳統共融的核心精神,活動內容多元,涵蓋展覽、活動、市集、行旅及國際交流等5大面向,聚焦跨域合作、創意發展與深化文化交流,期盼帶給民眾耳目一新、豐富多元的工藝新體驗。 「今年不僅是工藝季,更是臺灣工藝年,而臺灣終將成為一個工藝島」,李遠致詞時說,這次的工藝季logo設計既像是水又像是路,也像是台灣的「台」字,色彩又可隨著臺灣的色彩變動,充分顯現出臺灣工藝設計最大的優勢。工藝是臺灣最重要的一個技藝,工藝中心近年辦理工藝節、工藝遶境、工藝季等相當多的活動,在夏天辦理的工藝季,像是燃燒起的臺灣工藝魂、匠人魂,接連著後續的各項工藝活動,讓今年不僅是工藝季,更是工藝年;而從中彰投工藝廊帶出發的工藝中心,串聯遍佈全臺灣各地的工藝據點,也終將讓臺灣成為一個工藝島。 李遠也分享了他與父親的故事,從小生活在業餘藝術家父親營造的工藝世界裡,在貧窮的生活中,父親以巧妙的工藝之手,幫他做了各式的動物燈籠;運動會時父親會在他的高蹺上雕上漂亮的花紋,「雖然家裡很窮、童年很灰暗,但工藝使得自己覺得從貧窮變成富裕,也照亮了他灰暗的童年」。而父親過世後留下的許多雕刻拐杖,他一根根送給登山的朋友,將父親總是將東西分享給喜歡的人這樣的感情繼續傳遞。「工藝可以使我們傳遞感情、勞動、生活」,年過70的李遠說,所謂的人生70才開始,工藝中心71周年,70+1的這個「1」就是工藝生活裡我們常常遺忘的最美好東西,「工藝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喚起生活熱情、思考生活,遺忘的速度慢一點,就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臺灣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陳啟村則指出,感謝文化部長親自蒞臨活動現場並給予支持,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文化部對臺灣工藝的重視,同時也感謝工藝中心的用心籌辦,從去年的遶境展覽到臺灣工藝季的精心規劃,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對臺灣工藝的用心與專業。期盼未來能持續舉辦更多類似活動,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的獨特魅力,並推動臺灣工藝邁向更美好、更寬廣的未來發展。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2025是工藝中心71周年,在70+1從心開始「心工藝運動」元年,特別舉辦「臺灣工藝季」以倡議「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彰顯工藝「是漫波快樂‧生活事」的一種態度,透過漫波快樂—人、生活事—事、工藝品—物,強調工藝與生活密不可分,並以「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永續(Sustainability)」6大核心價值為主軸,呈現臺灣工藝的創新力與文化深度,盼透過多元展覽及參與體驗,讓民眾在日常中感受工藝之美,實踐永續美學的生活態度。 「漫活SLOHAS」不僅是理念,亦是生活美學的實踐行動,每一場展覽與每一次體驗,皆猶如投入湖面的「工藝之磚」,激盪層層漣漪,引發更廣泛的共鳴與行動,將持續擴散至企業ESG、智慧科技、教育扎根與社區共創等領域,期盼工藝能量的積累,逐步匯聚成一股深耕臺灣土地、滋養人心的文化社會運動。 工藝中心表示,臺灣工藝季不僅是一場文化節慶,更是一項從政策出發、深耕社會及連結產業的文化行動,推動臺灣工藝走入日常、邁向國際舞臺。而工藝不僅是物件或技藝,更是土地與文化、記憶與情感之間的重要連結,也是臺灣與世界對話的文化語言,工藝亦是文化的延續,是因應時代需求、回應當代價值的創新選擇。臺灣在國際文化趨勢中具備獨特定位,工藝應結合設計、科技、環境與文化治理,轉化為具創造力的社會動能,展現臺灣文化向下扎根、向外擴散的持續力量。 2025臺灣工藝季內容豐富多元,串聯全臺共38個展區,展覽涵蓋各族群與民俗宗教等傳統工藝,並融合現代創新元素,以當代美學、設計思維及社會趨勢為切入點,探索工藝的新價值,從地方工藝、原民手藝到新銳設計特色,共同繪製出一幅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工藝漫遊地圖」,活動不僅涵蓋展覽,更推出「65工藝節」、工藝辦桌、特色市集、工藝行旅及國際論壇等多項精彩內容,帶來多層次、跨領域的文化體驗。 為讓更多民眾深入參與,工藝季推出智慧導覽、數位集章互動及專屬遊戲,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沉浸式體驗,民眾只要參與臺灣工藝季活動,即可參加「集章抽好禮」,邊走邊玩、輕鬆收集,有機會獲得工藝季周邊及限量精美工藝品等豐富獎項,活動詳情請至「臺灣工藝季」活動官網(slohas.tw)查詢,展開趣味十足的工藝漫遊之旅,親身感受臺灣工藝的溫度與魅力,還有機會把好禮帶回家。

新聞快遞

2025國際工藝論壇暨研討會盛大登場 探索工藝與生活美學新篇章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今(8)日舉辦2025國際工藝論壇暨研討會,透過分享來自多國的工藝文化,深入探討剖析工藝與生活之間的連結,引領與會者認識工藝技藝的精湛,感受工藝創作者對生活細節的細膩觀察與長年投入,實踐一種簡單而充滿智慧的生活美學。本次論壇邀集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與資深工藝從業者,透過專題演講與深度對談,共同探究工藝、文化與生活的連結,並從「慢活」價值出發,思索工藝如何融入當代日常,發展成每個人獨特的「工藝漫活藝術」。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2024年以「活工藝.工藝活」為核心推動工藝中心70週年紀念,今年提出「工藝70+1」倡議「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彰顯「工藝,是漫波快樂・生活事」的生活態度。在快速變遷的當代社會中,人們常忽略生活中的細節與質感,工藝,正是重建與生活本質連結的重要媒介,如臺灣工藝先驅顏水龍先生所言:「如何創造器具以達到『用』與『美』的功能來滿足更舒服、更美的生活,這就是工藝。」這句話深刻揭示工藝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本質,也闡明了「工藝漫活」的精神核心。 本次論壇陣容堅強,邀請來自臺灣、日本、泰國、印尼、韓國及丹麥等地,共11位重量級工藝專家與學者,包含來自臺灣的八方新氣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王俠軍、自由落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良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邱上嘉,代表日本的則有東京藝術大學榮譽教授/赤塚流江戶蒔繪第十代傳人三田村有純、岩手大學教授田中隆充、多摩美術大學教授深津裕子、「京和傘」日吉屋第五代傳人西堀耕太郎,丹麥北歐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路威、泰國永續工藝美術學院副首席執行長Saengrawee Singhawiboon、韓國工藝設計基金會工藝文化產業團隊負責人徐允卿、印尼家具設計alvinT執行長Alvin Tjitrowirjo等專家學者,以專題演講方式分享其深耕工藝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文化觀察,帶來一場跨文化、多面向的思想饗宴。現場也安排了Q&A 交流時段,邀請與會者參與對話,共同思考如何透過工藝實踐「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的生活哲學,進一步激盪正向社會能量。 本次論壇以三大核心主題展開深度對話,首先是面向未來(Looking to the Future),探討在全球化與數位浪潮下,工藝如何保有文化核心、回應當代需求,並發揮其在永續與文化保存方面的角色;其次為創新發展(Innovative Development),聚焦於材料、技術、設計與跨域合作等層面,思索工藝如何轉化為具創意與社會影響力的文化經濟力量,最後則是以擁抱大眾(Connecting with the People)為題,重申工藝的生活根源與人文溫度,探索工藝如何深入人心、融入日常,建立全民共感與文化認同。此外,9日將接續舉行研討會延續論壇主題,透過更深入的分組討論、案例分享與工作坊等活動,深化工藝實踐與「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精神的理解,共同探索未來工藝的多元路徑與應用潛力。 本次2025國際工藝論壇暨研討會除是工藝中心2025臺灣工藝季系列活動的重點活動,亦是一場跨越地域與世代、引領生活文化新未來的國際交流契機,工藝中心期盼藉由這場思想與實踐並重的盛會,為工藝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共好,繪製嶄新藍圖,讓工藝真正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中。 國際工藝論壇網址:https://craftforum.org.tw/forum

其他公告

114年國際工藝村籌備期間保溫補助計畫簡章

壹、計畫依據 一、臺灣工藝文化產業中長程計畫(112-115年)國際工藝村建置營運事項。 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展工藝文化產業與工藝傳承補助要點」。 貳、保溫計畫定義 「保溫計畫」係指在國際工藝村正式營運前之整建及籌備期間,透過一系列深具工藝精神與在地文化特質的展演、體驗、紀錄與推廣行動,持續維繫與激發公眾對基地未來願景之關注與參與熱度,確保基地營造與營運理念在社會脈動中持續發酵。 參、保溫計畫目的 本計畫希冀透過本中心與民間單位共同合作,由民間單位由下而提出有助於未來國際工藝村駐村機制建立、跨域交流合創等各項計畫,誘使更多全球工藝學習及產業投入人口匯聚。 肆、申請資格 國內依法登記成立之法人或團體(如:協會、基金會等),負責人必須為中華民國國籍。 伍、申請期限 自簡章公告114年7月7日(星期一)起至114年7月21日(星期一)為止(以郵戳為憑),逾時恕不受理。 陸、相關補助說明 一、徵選名額:預計徵選補助1個單位,實際核定名額依審查會議決議而定之。 二、規劃內容: (一) 依計畫目標由提案單位自主提案申請,提案內容應包含但不限於國內外工藝相關藝術村趨勢、藝術進駐系列講座、青年工藝規劃、工藝展演、工作營與體驗活動、工藝走讀行程、未來營運建議…等及其他有助於國際工藝村未來營運之活動,各活動次數及規模由提案單位思考,並應於補助額度內,發揮最大效益。 (二) 提案計畫須訂出KPI指標,另根據規劃之活動,擬訂問卷調查,進行民眾參與之反饋進行分析,另應將各項執行計畫成果結合SDGs並進行分析,做為未來政策擬定之建議方向。 (三) 獲補助單位須與本中心討論計畫內容並依審查委員意見提交修正計畫書,另須完成結案成果報告一份,並提供及授權本中心用於公開宣傳,以提升計畫的社會參與度。 三、計畫補助經費額度: (一) 每一申請單位以提出一案為限,補助金額原則以新臺幣100萬元為上限,且自籌款應至少占總經費之30%。 (二) 實際補助金額以審查委員視提案計畫之規劃完整性、創新性、持續性、可行性及預期效益等內容決議之。 柒、申請與審查機制 (一) 有意提案申請之單位,請依申請計畫表及計畫書格式撰寫,並應於本申請送件截止日前,將規定之提案計畫書等文件送達本中心。 (二) 由本中心就申請者資格、應備文件資料等進行資格審查,確認申請文件是否齊全且文件內容齊備;如有欠缺將通知限期補件,完成補件後始進入審查階段,未於期限內完成補件則不列入審查。 (三) 符合本補助案相關規定之單位,依本中心通知出席評審會議,就所提之提案計畫書內容進行簡報,並接受有關問題之提問。 捌、本中心將於審查結果核定後,以書面方式通知受補助單位,並於本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tcri.gov.tw/)公告受補助名單。 玖、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技術組 李小姐 聯絡電話:(049)233-4141轉236 電子信箱:cclee@ntcri.gov.tw

  • 新聞快遞

    2025「臺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年度認證揭曉 漫遊於工藝中引領質感生活新想像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為輔導臺灣工藝產業推廣加值,推動臺灣工藝的應用與普及,辦理「臺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認證計畫,公開徵選具原創性與市場潛力的工藝作品,並以「綠活工藝.良品美器」為品牌核心,型塑臺灣綠工藝整體形象,讓工藝成為生活中增添品味的器物,開啟質感生活的新想像。 2025「臺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年度認證」評選結果已於近日揭曉,共計58組作品入選,入選作品兼具美學價值、實用性、手感溫度與文化底蘊,同時展現臺灣工藝設計能量與市場潛力,是提升生活品質與感受臺灣文化的首選。本屆入選作品除獲得年度認證標章外,亦將透過品牌轉譯收錄於年度型錄,搭配年度頒獎典禮、社群媒體曝光、實體推廣活動與市場通路引介合作等多元行銷資源挹注,全方位協助工藝品牌拓展行銷,建構永續發展的工藝產業鏈。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今年度工藝中心提倡「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彰顯「工藝 是漫波快樂.生活事」的一種態度,以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以及永續(Sustainability)等核心價值追求「慢活」與「樂活」。工藝,重視過程多於速度、講究品質勝於數量,也讓日常多了一份溫度與意識的存在,今年度在389組報名作品中窺見臺灣工藝的豐富與多樣,民眾可前往「臺灣工藝型錄」感受臺灣工藝的多元風貌,亦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同漫遊於這場質感與溫度交織的工藝旅程,細細品味這些獨具匠心的創作。 「臺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認證選品展現工藝的實用與美感,從個人出遊穿搭、辦公質感文具到飲食餐桌用器、建築家居軟裝等,透過材質的選擇、手感的設計與細節的講究,將Made in Taiwan的工藝選品帶入生活,讓匠人的專業融入日常,使生活更舒適且富有層次感。亦歡迎各通路業者與工藝中心接洽,協力合作推廣「臺灣綠工藝」,共同創造工藝生活產業鏈,用質感的選擇,引領永續生活的每一刻。 2025「臺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認證 入選作品:https://reurl.cc/NY5rDm

  • 新聞快遞

    國寶級景觀雕刻大師張敬辭世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

    國際知名景觀雕刻大師張敬於5月29日辭世,享壽89歲,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今(28)日出席追思感恩禮拜弔唁,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張敬的女兒「張敬藝術館」執行長張平代表家屬受贈。 文化部表示,自幼便展現藝術天賦的張敬大師,在中年因獲夢感召毅然投身藝術,並因緣際會受教雕刻大師楊英風門下,受其啟發,開始以太魯閣山水為靈感,深研景觀雕刻創作。為此,張敬經常至太魯閣體會山川的壯麗,歷經10年淬鍊才將作品「化繁為簡」,開創獨具風格的創作語彙,將臺灣地景記憶與虔誠信仰轉化為氣魄磅礡的景觀雕刻藝術,蘊含飽滿生命厚度與臺灣文化辨識度,至耄耋之齡仍創作不懈,精神尤令人欽佩。 除藝術成就卓然,張敬亦長年關懷工藝文化發展,親力籌設「張敬藝術館」典藏並展示生平經典創作,致力推廣臺灣工藝文化教育與傳承,深獲國內外各界敬重。張敬一生潛心實踐藝術與信仰之路,融合手藝與心意,為臺灣工藝文化注入具有深遠影響的精神資產,並留下〈走向光明〉、〈太魯閣〉及〈仰望〉等珍貴的相關文化心靈作品系列,除對臺灣工藝文化發展貢獻卓著,亦為臺灣工藝技藝傳承立下典範。 【總統褒揚令全文】 雕塑藝術家張敬,藹如祥和,穎秀敏給。少歲喜好摹刻圖繪,擅於文藝彩畫,勉力閑習,頭角初露。復拜師潛脩樹石鐫刻,繼受業雕塑名家楊英風,曉悟極簡善捨奧義,映現邁達抽象風韻;擷取自然林野深微,融匯聖經信仰含意;斧鑿山川壯麗景致,展顯生命堅毅韌性,妙發靈機,別具匠心;目送手揮,並世無雙。爰迭於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國家畫廊暨國內美術藝廊展出,尤以「太魯閣」、「仰望」、「突破」等系列稱頌,巧同造化,寰宇蜚聲。嗣擘建張敬藝術館,構築知性人文場域,豐富國人美學涵養,啟迪化育,澤惠梓里。曾獲第三屆臺北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現代雕塑獎、第三屆南瀛美展美術設計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木雕類「工藝之家」、臺南神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雲林文化藝術獎貢獻獎等殊榮。綜其生平,丕奠文化扎根薪傳基礎,播揚臺灣永續精神底蘊,志績令譽,遐邇咸欽。遽聞榮歸天家,軫悼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 錄取公告

    「繪土尋根-陶瓷工藝人才培訓營」錄取名單暨注意事項

    一、錄取名單(依報名資料收件順序排列) 正取: 李○盛、方○麗、蔡○祥、黃○治、張○意、 張○閔、蔡○球、吳○彥、黃○聲、楊○淳 備取1:陳○欣 備取2:游○君 備取3:陳○晴 二、繳費及注意事項 1. 本研習學雜費為新臺幣2,688元一律以郵政匯票繳交,郵政匯票抬頭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並請於7月7日(一)前完成學雜費繳納,以掛號方式郵寄至本中心鶯歌分館(329新北市鶯歌區鳳鳴路160號),於信封註明「繪土尋根-陶瓷工藝人才培訓營」或親自來館繳交。 2. 正額錄取者如自願放棄資格,請務必通知承辦人員。 3. 課程報到:請於114年7月15日(二)上午9:00前報到。(本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1樓陶瓷工坊) 4. 分館備有陶藝基本工具及設備,惟上課老師提及需自行購買之耗材、用具或其他個人慣用工具請自行備妥。 5. E-mail及紙本課程通知將於近期發出,請錄取者注意收件。 6. 如有其他課程疑問,請洽本案承商丸虎國際顧問有限公司(連絡電話:02-87896865)。

  • 錄取公告

    「114年工藝微型產業營運優化補助計畫」評審結果錄取公告

    一、經評審委員會決議,本計畫共補助39個單位(詳如附件)。 二、補助名單及實際補助金額以本中心通知內容為準。 三、請受補助單位依本中心通知所核定之補助金額及自籌款,修正計畫書經費預算表與計畫書內容後,務請於通知期限內完成簽約,如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簽約,則視同自動棄權,不得異議。 四、依審查結果,另列備取4個單位,俟通知正取39個單位核定補助項目後,若有單位因故無法執行計畫,放棄補助,則依備取順位遞補。 五、如有任何問題,請優先以電子郵件寄信到23500661@ntcri.gov.tw聯繫鍾小姐,並註明來信之單位名稱、姓名、電話,有助於後續聯繫溝通相關事宜。

  • 錄取公告

    「114年工藝行旅補助計畫」核定補助名單補助審查結果錄取公告

    一、經審查會議決議,本計畫核定受補助8個單位,詳細名單如下: 1. 嘉義縣台三產業發展協會 2. 花蓮縣豐濱鄉磯崎社區發展協會 3. 臺灣工藝之家協會 4. 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 5. 穿越臺灣有限公司 6. 社團法人陪您育兒到樂齡教練協會 7. 社團法人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 8.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二、倘有獲補助單位因故無法執行計畫,將由下列備取名單依序遞補: 1. 削磨時光木藝工作室 2. 台灣工藝發展協會 三、注意事項 請核定補助之單位依本中心正式公函通知所核定之補助金額,修訂計畫書經費預算表與計畫書內容後,依規定期限內完成簽約。 四、聯絡窗口 本中心美學推廣組蕭小姐(聯絡電話: (049)2334141分機628)或張小姐(聯絡電話: (049)2334141分機613)

IMEDIA

多媒體影音

工藝未來,為你而來 「位來.2025臺灣工藝展」盛大開展

工藝未來,為你而來


「位來.2025臺灣工藝展」(Crafting Future:2025 Taiwan Craft Exhibition)2025年6月1日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盛大開幕。本展以「工藝未來,為你而來」為核心命題,從臺灣本土的工藝文化出發,凝視傳統、擁抱當代,並試圖在變動的時代裡描繪工藝的未來圖像。本展不僅是一場對技藝、材料與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場跨越時間、空間與感官的美學實驗。


生活的進程是工藝,工藝的前沿是生活!


工藝從來不是靜止的標本,而是回應生活需求與文化變遷的有機體。「位來.2025臺灣工藝展」強調「回歸工藝本質」的重要性:工藝不僅是一種形式的展現,更承載著人類對生活的理解與詮釋。當我們談論未來的工藝,實際上是在回頭思考它如何生根於日常,並持續與生活共振。從自然素材的運用、職人精神的延續,到當代表現形式的創新轉化,希冀觀眾理解工藝擁有的真正力量——不止於器物,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文化思辨。


本展以三層樓的展示動線,依序鋪陳【守藝】、【竹聲】、【茶筵】三大主題,從技藝的守護、自然的回應,到生活的交融,層層推進,呼應工藝從根本出發、走向未來的多重路徑。

守藝|堅守的技藝,百工的淬鍊

竹聲|時間的韌性,自然的迴響

茶筵|生活的儀式,工藝的回歸


「位來」,是一種展望,也是一種提問:未來的工藝該如何被定位?又將以何種形式布局?本展期望觀者在沉浸式的觀展經驗中,帶回一份屬於自己的提問與感動——從「請坐」、「喝茶」如此簡單的人文底蘊,重新思考工藝與日常、文化與未來的關係。


工藝的未來,正是生活的延展,不是遠在彼方,而是此時此刻——為你而來。


位來.2025臺灣工藝展

展覽日期:2025年6月1日至9月2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 (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2-4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NTCRI ONLINE

主題網站

工藝線上展
工藝來自生活,讓我們一起零距離領略工藝的美好
KNOWLEDGE

工藝小百科

更多資訊
竹編

竹編

竹是一種愈砍愈勃蓬的植物,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竹在生長季節裡,僅需5至11週即可成材,成材後直徑、高度均不再增生,是相定穩當且環保的材料。 而竹製編器,靠的就是剖開竹管加工成「竹篾」(薄而狹長的細竹片)。臺灣早期的竹工藝創作,大多都是運用紮實的竹編技巧,編製出耐用的生活器具,例如竹笠、籃盒,甚至桌椅等堅固耐用的竹藝品,訴求實用性。 隨著時代的演進,現代的竹工藝,作品造形雖仍維持簡潔大方的風格,但在編法上卻不斷加入創新。不論是善用粗細、顏色不同的竹篾編製,或是同多時運用多種編法差異,讓竹器造表面創造出不同方向或圖騰的對比紋理。 竹篾製編的千變萬化,每一種編法更是充滿許多細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