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NEWS

最新消息

新聞快遞

文化交心・工藝傳情《臺灣工藝聚-浪漫傳情藝》 七夕宜蘭傳藝園區盛大登場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稱工藝中心)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下稱農村水保署)共同主辦2025臺灣工藝季壓軸盛事《臺灣工藝聚-浪漫傳情藝》,今(29)日起至8月31日連續三日在宜蘭傳藝園區浪漫展開,匯聚全臺社區工藝、特色聚落、校園扎根成果,並邀請日本福島縣三島町及韓國大邱市壽城區工藝師跨海參與,沿冬山河畔展開一場多元國際工藝盛會,邀民眾在臺灣工藝島上感受專屬的浪漫與感動。 活動首日以「臺灣工藝船藝開幕派對」揭幕,由南島風帆船領航,結合地方工藝踩街,熱鬧迎接盛會登場。同日舉辦的「工藝辦桌—五感盛宴」透過視覺、聽覺與手感交織,帶來沉浸式感官體驗;「心工藝‧薪傳」國際交流座談會則邀集臺灣、日本、韓國工藝代表,聚焦工藝教育、文化永續與跨界創新,激盪多元觀點,拓展工藝視野,工藝中心在會中同時與韓國大邱壽城區及慶北設計振興院簽訂MOU友好合作備忘錄,盼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強調,《臺灣工藝聚-浪漫傳情藝》活動以「心感受、新創作」為核心,結合社區的在地故事、校園的教育傳承、聚落的文化底蘊,以及跨國的創作交流,將工藝從技藝延伸為生活哲學,漫活精神不僅是生活態度,而是推動文化共創、形塑未來美學的重要動能。 四大展區 × 百樣手感 × 工藝島的集體浪漫 「臺灣工藝聚-浪漫傳情藝」規劃四大主題展區,完整呈現工藝文化的多元面貌,分別為「心靈之泉」,匯集40個社區工藝團隊,從纖維、陶藝、竹藝到木作,展現在地人文與生活美學;「薪傳之河」展出超過18所學校創意工藝成果,呈現工藝從校園扎根、世代傳承的生命力;「欣喜之湖」走訪花蓮、南投、澎湖等六大工藝聚落,探索工藝融入聚落生活與產業文化生活圈的豐富樣貌;「星夢之洋」則是邀請韓國工藝師共築國際創生與文化永續,深化臺日韓國際交流。 豐富多元展演 × 體驗手作活動 × 七夕集點好禮 三日活動期間,臺日韓工藝品牌齊聚市集,帶來匠心獨具的創作,並安排多場示範與手作體驗,讓民眾親手感受工藝的技藝與溫度。於市集消費可集點兌換限量好禮,至市集主服務臺掃描指定QR Code加入工藝漫活LINE@可獲紀念集章明信片,在「工藝校園扎根」展區參與互動還能獲限量紀念品。此外,搭配宜蘭傳藝園區的「小小職人村」主題活動,亦有機會獲得聯名工藝體驗券,搶先體驗臺灣工藝的多元魅力。邀請民眾在七夕佳節走進冬山河畔的工藝島,體驗永續生活的浪漫之美,更多活動資訊請至工藝中心官網(www.ntcri.gov.tw)或官方臉書(facebook.com/ntcrintcri)查詢。 臺灣工藝聚-浪漫傳情藝 日期|114年08月29日至114年08月31日(10:00-17:00) 地點|宜蘭傳藝園區(宜蘭縣五結鄉五濱路二段201號)

新聞快遞

工藝中心推親子共學生活提案 陶藝、漆藝、金工體驗課程,讓生活更有溫度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主辦的「2025漫活SLOHAS-漫・工・織時光:親子共學手作生活提案」,即日起至10月26日止於工藝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每週限定開課,邀請親子一同走進工藝的世界,透過陶藝、漆藝與金工的多元體驗,共享獨一無二的親子共創工藝時光。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指出,今年以「工藝70+1」概念,倡議「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之精神,以簡單、生活型態、原創、健康、美學與永續為核心價值,盼透過親子工藝課程,讓民眾在陶藝、漆藝、金工的實作體驗中,感受工藝帶來的樂趣與美感,共享共創感動時光,讓工藝從家庭出發,擴散至社會,成為連結生活與情感的力量。 此次特別規劃三大親子工藝體驗課程,包含以可愛妖怪造型為靈感的陶藝創作,讓孩子親手完成剔花小碟與筷架,為餐桌增添趣味;以金屬箔與漆彩結合的漆藝設計課程,製作獨具東方工藝質感的鑰匙圈與吊飾;最後則是透過金工實作打造親子對戒、純銀吊飾或蝴蝶手鍊的課程,開啟孩子心中的「小小金匠」冒險。除工藝體驗課程外,亦串聯苗栗在地觀光資源,參與者憑證可享西湖渡假村12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園,並加贈DIY鑰匙圈(原價80元)、雲朵森林x泳池咖啡餐點88折(不含周邊商品與包場)及苗栗火車頭園區門票與小火車套票優惠價(原價$130,可折抵園區消費$50)等好康優惠。 工藝中心表示,藉由這次精心設計的工藝課程,孩子不僅能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創作,更能在實作過程中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從趣味與美學兼具的體驗中,感受工藝的獨特魅力,將工藝之美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更多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請至工藝中心官網(www.ntcri.gov.tw)查詢。 漫・工・織時光:親子共學手作生活提案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月26日(每週限定)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 錄取公告

    114年度「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獎助博碩士生研撰臺灣工藝相關研究論文計畫」審查結果公告

    一、經審查委員會決議,本案共補助12位(博士2位、碩士10位),錄取補助名單如「附件一、錄取名單公告」 二、以上錄取補助名單以發函通知單內容為準。 三、請於114年9月30日(二)前,攜帶下列物件至本中心辦理簽約(務必詳閱契約內容),如逾期未完成簽約則視同自動放棄本獎助之權利,不得異議。 (一)簽約物件:「有效學生證」及「私章」。 (二)簽約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542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 四、注意事項: (一)另以電子郵件通知簽約詳細事項,請注意信箱通知。 (二)如有任何疑問,請來電 049-2334141分機252 典藏組 洪小姐。

  • 錄取公告

    2025臺灣工藝獎-創作獎初審結果暨送件需知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2025年TCA臺灣工藝獎」,「創作獎-工藝美術組」通過初審作品總計55件、「創作獎-工藝設計組」總計45件,名單請下載下方檔案查詢。 本獎將另以電子郵件及公函通知本屆創作獎全數參獎者初審結果,《送件須知》亦將函知通過初審者。 通過初審作品送件時間為114年10月2日(四)至10月4日(六),相關注意事項請詳見下方附件。

  • 新聞快遞

    工藝中心暑期人才培訓營成果展暨結訓典禮 「工藝游於藝—茶 · 觀世界」呈現新世代對茶生活的多元詮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自1954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工藝教育與人才培育,融合傳統技藝與當代設計思維,培育臺灣工藝的未來力量。今年暑假,工藝中心攜手全臺四所大專院校,辦理「2025臺灣工藝學院 工藝游於藝-暑期人才培訓營」,邀集71位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員,展開為期7週的跨領域、跨材質的工藝學習與創作之旅,並以「工藝游於藝—茶 · 觀世界」為題,從青年視角出發,開啟茶與生活的當代對話。 本次培訓營共規劃六個班級,涵蓋多元材質與創作領域。漆藝研發實驗室開設「茶寵TeaPets-漆藝公仔創作營」,將茶文化意象延伸至漆藝公仔的趣味創作;纖維研發實驗室推出「工藝漫活-染境:茶的空間敘事」,以染織工藝描繪茶的場域氛圍;金工研發實驗室以「化物-身體與首飾間動態對話/顯微電焊機應用多媒材當代首飾實驗創作」為題,探索金屬與身體語言的互動關係;木藝研發實驗室辦理「沐竹-當代木竹工藝結合食器的設計與製作」,結合木竹材質與餐具設計;陶藝研發實驗室推出「薰陶盼漫-陶瓷3D列印複合香氛加濕器」則將科技製程融入陶藝應用;竹藝研發實驗室則以「編藝相生-竹、藤與纖維的跨媒材創作」,探索材質之間的交融與延展。培訓課程結束後,特別邀請策展人何忠堂策劃展覽,匯聚學員作品與創作能量,帶領觀者走入一場以茶為媒的文化旅程。 茶,作為觀看世界的媒介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新世代工藝創作者跳脫既有框架,從不同視角觀察、感受並連結茶與生活,提出獨到觀察與回應,呼應工藝中心倡議的「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理念,融合緩慢思維與樂活態度,並以「工藝 是漫波快樂.生活事」為精神,為茶文化注入新語言與新體驗。本展以「視角」為創作起點,鼓勵學員透過觀察與設計思維,開啟物我之間全新的對話關係。策展團隊以茶作為主題,串連器物創作、影像敘事與裝置藝術,讓「茶」不再只是飲品或名詞,而是一種觀看世界、激發創意、情感連結的行動。 以器引茶,連結人與物的文化語言 展覽提出一個開放式的提問:「茶生活,是什麼樣的感知狀態?」透過「以器引茶」的策展手法,作品梳理人與物、感官與記憶之間的關係,將茶器視為回應生活脈動的文化語言,而非僅具功能性的物件。觀者在互動中,將被引導開啟想像與感官體驗,讓茶成為情感的載體與文化觸媒,也將促使觀者重新思考—當茶遇上想像,器物訴說故事,茶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 青年工藝與永續文化的交會 本展不僅是課程成果的呈現,更是一場「創新與傳承、尋找與回應」的集體創作實驗。作品展現青年世代對傳統文化的再詮釋,同時呼應工藝中心推動的ESG永續行動,從材料選擇、製作工法到設計理念,落實永續文化的實踐。透過成果展,盼將課堂中的創作能量延伸至社會大眾,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新生代工藝創作者的視野與思考,並感受茶文化在當代的多元面貌。誠摯邀請您透過創作者的視線,看見未來的茶生活,以及與茶共同構築的世界。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工藝游於藝—茶 · 觀世界 展覽日期|114年08月21日至114年10月19日 展覽地點|地方工藝館1F

  • 新聞快遞

    臺灣工藝設計躍登國際舞臺 亮相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將於2025年9月4日至8日,率領臺灣工藝品牌參與全球設計盛會「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 & Objet)」,以「Taiwan Crafts & Design(臺灣工藝設計)」國家館形式盛大登場。多年來,工藝中心持續深耕國際推廣,以臺灣豐沛的文化底蘊、兼容傳統與創新的工藝能量,向全球展現這座科技島嶼的美學實力。臺灣不只是科技島,也會是工藝島!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本次展覽以「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為主軸精神,倡議在地思維融合慢活(SLOW)與樂活(LOHAS)的概念,以六大核心價值: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及永續(Sustainability),從S到S串連起無限循環的「善藝」,展現臺灣工藝回應當代生活的創意詮釋。透過徵選全臺具代表性的工藝作品,呈現簡約、永續而富含心靈層次的生活態度,盼國際買家共同感受臺灣「漫活SLOHAS」的美學精神。 創辦於1995年的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為全球家居設計界的重要指標性展會,每年春、秋兩季定期開展,至今已邁入第31屆,吸引來自全球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百貨通路與選品顧問、餐飲及旅宿業者等國際專業買家,每季觀展人次平均逾五萬人次,為掌握國際家居設計趨勢的最佳指標。對臺灣工藝品牌而言,此展覽不僅是國際曝光的絕佳舞台,更是深耕海外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本屆「Taiwan Crafts & Design(臺灣工藝設計)」展館,展出涵蓋燈飾、家具、家飾及餐廚用品等多款兼具美學與實用性的當代時尚家居工藝品,融合運用陶瓷、金工、紙纖、木藝、石材、構樹纖維及竹材等多樣天然材質,展現臺灣工藝多元複合媒材的技藝與設計轉譯的自由度,每件作品不僅體現匠人的精湛技藝與美感思維,更具備回應環境、貼近生活與走入市場的多向行動意義,彰顯臺灣工藝文化的豐厚與溫度。 此外,展覽亦將呈現工藝中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合作的相關成果,呼應全球永續設計趨勢,以竹材為跨域設計主軸,攜手多位工藝創作者,共同開發兼具環境意識與生活美學的創新工藝品,形塑臺灣工藝與自然共生的敘事風景。工藝中心從地方培力走向全球鏈結,持續以創作支持、品牌推廣與通路拓展為策略核心,串聯創作者、生產者、使用者與觀賞者之間的文化動能,在國際舞臺發聲。透過以「Taiwan Crafts & Design」品牌參與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除展示臺灣工藝之美,更傳遞文化精神與設計信念,盼向世界發聲,讓更多人理解臺灣工藝的溫柔力量與創新設計自信。 【展覽資訊】 2025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 & Objet) 展期:2025年9月4~8日 地點:Paris Nord Villepinte Exhibition Centre(法國巴黎北維勒班展覽中心) 展區:HALL 5A DECOR & DESIGN Stand S40 TAIWAN CRAFTS & DESIGN(臺灣工藝設計)

  • 新聞快遞

    《工藝入校》融合「工藝 × 教育 × 永續」 以雙手實踐生活美學,體現SLOHAS漫活精神

    為落實工藝文化平權,推動工藝教育在校園扎根,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於今(114)年度攜手全臺25所學校,推動《工藝入校。藝創教案》計畫,結合在地資源出發,設計兼具美感、創意與永續價值的創新課程,引導學生透過工藝理解文化、認識環境、實踐永續,開啟一段「工藝 × 教育 × 永續」的漫活工藝學習旅程。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今年度以「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為推動主軸,倡議「工藝,是漫波快樂。生活事」的生活態度,校園即是實踐漫活哲學的最佳場域,透過《工藝入校。藝創教案》邀請工藝師入校傳授技藝,將多元工藝知識融入日常教學,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工藝的美好及愉悅,更能學習尊重自然、珍惜資源與關懷土地,讓漫活精神在學生們心中萌芽,啟動文化與環境共好的力量。 《工藝入校。藝創教案》計畫亮點包含在新北市中和森林保護區附近的復興國小的【落英即繽紛-花葉移印Eco-printing】課程,由染織工藝師鍾瑞娥指導學生從觀察植物型態開始,運用花葉移印技術將校園四季的顏色留於布面,讓染織技藝成為情感與文化的載體,喚起對自然的尊重與記憶。而臺中市大肚區的永順國小則是以木頭廢料再生循環的實踐課程為主,由木工藝師李政道指導學生運用木材餘料製作生活器物,從實作中認識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性,體現循環經濟的工藝價值,也學習在廢材中看見創造的可能。在高雄市的林園國小則由天然染織工藝師林潔怡引導學生運用當地盛產的洋蔥皮進行【暖橙染韻-在地洋蔥染藝工坊】課程,學生親手收集、煮染、綁紮,將土地的氣味轉化為布上的詩篇,深化學子們對家鄉的認同感。來自台中市霧峰區五福國小以【點亮心燈之五構幸福】為題的構樹燈飾課程,由工藝師邱繡蓮以構樹皮為材料,帶領學生從剝皮、敲打到創作,製作生活實用的燈飾,每一盞燈飾都蘊藏著對材料與環境的理解,展現「材料美感」與「文化思維」的雙重價值。 這些豐富精彩的工藝教學成果,都即將在8月29日至31日於宜蘭傳藝園區登場的「臺灣工藝聚」活動中展出,現場除展示《工藝入校。藝創教案》成果外,也集結校園種子教師、社區工藝與聚落工藝的推動成果,並邀請來自日本與韓國的優秀工藝師展演,現場更規劃工藝示範、市集展攤、手作體驗及國際論壇等精彩活動,誠摯邀請民眾共襄盛舉,感受臺灣在地文化串起生活、工藝與情感的溫度,更多活動詳情請至工藝中心官網或官方臉書查詢。

IMEDIA

多媒體影音

【藍染教師培力工作坊】花絮影片

【與靛藍對話的手作時光】


一群來自全台各地的教師, 透過雙手與靛藍對話,

細細縫、輕輕染,將天然植物的色彩,轉化為課堂裡最美的工藝風景。


藍染教師培力工作坊

從認識藍草、建缸到折縫、槌染、生葉染等技法,

每位老師都親手完成屬於自己的藍染作品,

也為未來的校園種下「工藝 × 教育 × 美學」的種子。


快來看看花絮影片,感受那份專注與喜悅的瞬間吧!

點擊影片,一起沉浸在藍染的魅力中。

NTCRI ONLINE

主題網站

工藝線上展
工藝來自生活,讓我們一起零距離領略工藝的美好
KNOWLEDGE

工藝小百科

更多資訊
黃藤的採伐

黃藤的採伐

採伐黃藤需每隔三至五年進行,判斷其長度至少13臺尺以上才可以採伐,其它未成熟嫩藤應予保留。藤的尖刺能讓其攀附樹木,而且越往上長越粗,觀察方式可以尋找垂懸在樹林中的藤,但藤往往盤旋纏繞在樹林間,尖刺緊縛著樹幹,並不容易完整採集。 需要經驗判斷藤的頭尾,耐心地解開盤纏在樹林間的藤,一邊拉扯一邊解開,常常需要在斜坡上作業,非常危險。一邊還要留意砍除葉鞘尖刺,挑戰技術和耐力。採藤工作既危險且神聖,入山要抱持敬畏的心,不熟悉山裡的狀況往往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