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NEWS

最新消息

  • 新聞快遞

    臺日攜手深化工藝產業技術合作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日本岩手縣工業技術中心 簽署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共創永續發展新契機

    為促進臺日工藝技術與文化的深層交流,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與日本岩手縣工業技術中心(Iwate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以下簡稱工業技術中心)於今(114)年8月8日正式簽署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 工業技術中心代表人熊谷泰樹理事長表示,本次備忘錄旨在透過雙方的友好合作與交流,促進工藝產業相關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推動臺灣與岩手縣兩地工藝產業的永續進程。此舉不僅將奠定雙方長期互動的制度基礎,亦象徵臺日工藝在國際鏈結、材料研究與技術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為延續簽署成果,工藝中心於10月啟動首波實質交流,展開「2025年漆工藝資源復育暨產業技術人才國際交流研修」行程並於近日圓滿落幕。本次研修內容由雙方共同策劃,為期4天半的密集行程,充分展現雙方自締結合作以來的積極互動與未來合作潛力。研修團此行在岩手縣工業技術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深入參訪材料研究部門、淨法寺漆樹種植場域與日本全國性生漆評選大會現場,並走訪秀衡塗、浄法寺塗、岩谷簞笥及南部鐵器等傳統工藝據點。透過現地觀察與技術交流,團員深刻體驗岩手縣如何以技術研究支援傳統產業的永續發展,特別是在生漆採取、精製與塗膜耐性測試等領域,展現了高度的技術整合能量與產業應用實力。 此次研修行程除深化雙方既有的合作基礎,更讓臺灣團隊得以從科技、產業與永續三重面向理解日本岩手縣如何建構完善的「地方產業技術支援體系」。該體系長期投入材料科學、表面塗層技術、品質檢測與傳統工藝製程改良,建立兼具創新與實用性的研發模式。此模式涵蓋漆藝、金工、木工、染織及複合材料等範疇,展現地方工藝如何透過科學方法與現代化設備實現技術再生,不僅成為臺灣工藝體系未來發展的重要參照,也為臺灣在漆樹復育、生態管理及材料應用等面向,提供具體且前瞻的借鏡。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此次研修不僅是一場工藝文化交流,更是一場技術與學理交會的深層對話。透過與岩手縣工業技術中心的合作,臺灣得以從國際經驗中汲取養分,反思並拓展自身在工藝材料科學、產業技術與文化創新的發展潛能。陳主任指出:「岩手縣的經驗讓我們看見,工藝如何在現代科技支援下持續演化,成為地方產業永續的重要動能。」未來,工藝中心將以此合作為起點,持續推動臺日工藝國際交流,讓臺灣的工藝能量漫波國際、匯聚創意活水,透過跨域協作與技術導向的創新實踐,讓臺灣工藝在永續、文化與科技並進的時代中,展現嶄新的生命力與全球競爭力。

  • 新聞快遞

    跨越東西:徐瑞芬《東之行者—隨想》瓷繪創作展 展現當代工藝新面貌

    《東之行者—隨想》瓷繪創作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三樓盛大展出。此展呈現藝術家徐瑞芬跨越二十餘年的藝術行旅,融合東西方文化精髓,為當代瓷繪工藝開創嶄新視野。 本次展覽的核心精神,圍繞於「行者」的姿態與心境,徐瑞芬以遊歷東西、融通古今的創作視野,將西方油畫的色彩層次與拼貼構圖手法,交織東方「禪意」與「隨想」的詩性意象。其作品在生活的寫實與心靈的抽象之間往返遊走,既有皇室典雅的華美氣度,又蘊含東風禪意的靜謐深遠。徐瑞芬以千年白瓷為畫布,並以細膩筆法注入她個人的心性與情感,使每件作品成為時間流轉與心靈對話的媒介。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徐瑞芬「以心為本」的創作態度,正呼應工藝中心71週年倡議的「70+1從心開始•心工藝運動」精神。他強調,瓷繪創作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透過手作的專注與感知,體現生活態度與文化修養的過程。徐瑞芬運用當代觀點重構傳統工藝,使作品超越視覺的美感呈現,轉化為對文化交會與生命流動的深刻詮釋。 長年旅居紐西蘭的徐瑞芬,其藝術生涯起步於西方瓷繪殿堂,遍訪英國、德國、澳洲、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等地,向名師學習,不斷精進技法並汲取各地藝術思潮,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她以近乎執著的熱情投入創作,在短短四年內即成為首位取得Australian Porcelain Art Teachers專業執照的華裔藝術家,奠定其於國際瓷繪界的重要地位。然而,徐瑞芬並未止步於西方的精湛技藝,而是回望東方文化根柢,探尋瓷器背後的哲思與精神,最終淬鍊出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語彙。 工藝中心表示,透過此次展覽,不僅可窺見臺灣當代瓷繪藝術的多元樣貌,亦盼引領觀者思考工藝與藝術、傳統與現代的對話關係,邀請您親臨感受藝術家筆下的光影、氣韻與心境轉折,更多展覽訊息請至工藝中心官網(www.ntcri.gov.tw)查詢。 展覽訊息 東之行者—隨想:徐瑞芬瓷繪創作展 展覽日期:2025年10月17日(五)至12月28日(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三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 補助徵選

    「114-115年工藝新趣補助計畫」徵選公告

    計畫簡介 為鼓勵國內具工藝潛質之設計人才投入臺灣工藝設計創新與技術傳承,提升及發展傳統工藝作品新樣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秉持自民國97起所辦理之工藝新趣計畫初衷,持續建立學院與工藝家之合作模式,補助國內大專院校藝術設計系所學生於畢業製作或專題系列設計時,創作「具工藝特色(工藝材質、元素或技法)」、「符合當代生活型態及趨勢」及「呈現趣味新貌(創意、趣味及新穎性)」之工藝設計作品。 獎補助對象 由國內大專院校(公私立大學、專技院校)之藝術設計相關系所學生組成團隊或由老師召集學生 組團提案申請。每組團隊需包含至少1位設計指導老師、3-5位的學生成員及至少1位與團隊 合作之工藝家,且所有成員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 年度徵選主題 114-115年聚焦於「永續發展的實踐」及「科技的輔助與延伸」,提案者可擇選其一或融合發展,以量化生產及銷售可能性之產品化工藝品為定位,展現工藝在當代議題中的未來潛力。 注意事項 一、 受理申請期間:即日起至114年11月9日(日)23時59分止。 二、 受理申請方式:採線上申請,申請文件請詳閱簡章內容,資料缺件、逾時或與規定不符者恕不受理;避免系統壅塞,請儘早完成。 三、 申請流程: (一) 連結至「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 (二) 註冊會員後,點選首頁「會員登入」(如曾申請會員請直接登入)。 (三) 線上填表與上傳申請資料: 1. 【第一步驟:填寫申請案件資料】至本補助計畫申請頁面(https://gov.tw/C8X),點選「線上申請」填寫申請案件資料,完成後點選「案件儲存」。 2. 【第二步驟:附檔上傳】,依規定檔案格式上傳申請文件。上傳完畢請點選「案件儲存」。 3. 確認申請內容無誤,點選「確認送出」,即完成線上申請步驟。 四、 本補助計畫已於114年10月9日修正,相關申請規定、補助經費項目及應備文件等請詳閱簡章內容。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設計組 周小姐 電話:(049)233-4141分機276

IMEDIA

多媒體影音

2025國際工藝論壇 (中文字幕版)

為推廣工藝與「慢活SLOHAS」結合的生活美學,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2025年7月8日至9日,在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為主題國際論壇與研討會。


此活動旨在透過專題演講和論文發表,探討工藝如何體現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及永續(Sustainability)的價值。論壇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泰國、印尼及北歐的國際學者專家,以及臺灣產官學界嘉賓,共同分享跨國案例與生活故事。期望藉由深入的對話與交流,激發大眾對工藝美學的重視,開啟一場全民參與的「工藝運動」,在日常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漫活藝術」。

NTCRI ONLINE

主題網站

工藝線上展
工藝來自生活,讓我們一起零距離領略工藝的美好
KNOWLEDGE

工藝小百科

更多資訊
青瓷

青瓷

青瓷之所以能出現表夠青的雅優色,是因與藥釉為燒製方式的變化。同一種釉藥,在「氧化」燒造方式下,顏色會偏琥珀暖黃;但「還原」則可呈現出青藍色,是因釉藥裡的「鐵」成分,在不同條件下產生的狀態。「氧化」燒造,鐵成分氧化如鏽跡,於是成色暖黃,「還原」燒造狀況下,則會與釉藥裡的鋁及其他微量氧化金屬產生反應, 產生由綠至藍的美麗色澤,是所謂的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