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理念作品介紹「我出生於香港。香港原來是一個小漁村,在英國人統治後逐漸發展成轉運港口。很久以前香港人就發展出製作和料理鹹魚的方法,鹹魚也是貧民的食物。我的祖父母和我的父親在50年代初從中國逃難至香港,成為生活艱難的新住民,而鹹魚也經常出現在餐桌上。我出生在60年代末的香港,雖然生活和經濟條件已改善,但我的祖父母還經常食用鹹魚,對他們來說鹹魚不只是食物,也是離開家鄉後的生活象徵。我在1987年離開了香港,到臺灣求學,從此定居於臺灣;對我而言,香港鹹魚特殊的味道,是無法取代的家鄉味,也是我家族的集體回憶。在近年香港本土意識的抬頭,鹹魚已列入香港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之一,但隨著歷史和政治的演變,香港本土的鹹魚文化是否能得以保存,實在令人憂心!
《鹹魚和我的行李箱》是以我的成長經歷和當下生活的記憶與想像作品。主要是以刺繡、裝置的創作方式陳述我在英國殖民期間的香港和民國76年至今在臺灣居住的生活經驗。作品中的『鹹魚』是以電腦刺繡和手工縫紉製作,我將鹹魚和經過的政權國旗結合在一起,象徵我個人和我家族的遷移故事。我並以日常用品如:手帕、棉被、舊衣、曬衣架等生活素材為媒介,運用刺繡或生活物件的製造,敘述自身因為社會環境(如歷史、政治、文化、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的改變而持續變異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