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山最早學的是玉石雕刻,十九歲時因興趣投身珊瑚雕刻的領域。珊瑚材料昂貴,且最難捉摸的材質。從開始構圖便需要配合珊瑚的枝骨形狀,且考量蚵殼沉澱積附或有蟲蛀的問題,創作時無不戰戰兢兢。
觀音造型千姿百態,搭配珊瑚本身的顏色與光澤,凸顯法相的立體感,是促使黃忠山以觀音為題材的主因。希望能夠把心靈與技藝結合,將觀音像所代表的圓融智慧,藉由作品傳達於社會,啟發善心。於民國82年榮獲得日本國際珊瑚大賽金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