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焦點系列〗
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
客廳即工場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在美援的協助下,全力推展手工業。新的產品設計、技術創新、外銷訂單的拓展、觀光紀念品和藝品的需求等,使工藝產業大為興盛。然而生活中的工藝製品則快速被石化產品所取代。
1972年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提出「小康家庭計畫」,希望在中美斷交等國際情勢變動中,臺灣能夠自立自強的穩固提升民生經濟,計畫的九大工作項目中,其中一項就是「推行社區生產福利事業、建構客廳即工作場所」。手工業在1970至1980年代達到鼎盛;1986年,臺灣手工業產品出口貿易金額更是達到1540億元,創歷年來最高點。當時客廳即工場,家家戶戶投入外銷生產的畫面,仍然深入人心。

展覽日期|即日起常設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生活工藝館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