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21/22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蛻

2021/22 Biennial International Paper Fibre Art: Transfiguration / CHANGE

展覽期間: 2021/11/12 ~2022/04/10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及國定假日09:00~17:00 (周一休館)

展覽/活動地點:工藝文化館 Craft Hall(1-4F)、工藝設計館 Craft Design Hall(1F,B1)


近年來工藝中心致力推動紙纖維工藝(術)的國際交流,「2021/22 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特別邀請來自法國的Jan Fairbairn Edwards與臺灣纖維藝術家楊偉林共同擔任策展人,並提出以「蛻」為主題,希望以構樹皮為主要媒介的手抄紙創作與融合天然與回收纖維等具備「綠工藝」創作意涵的紙纖維作品,在與各國紙纖維工藝(術)相互交流中呈現臺灣與國際藝術家優質的紙創力。根據基因定序,臺灣被認為是構樹早期源起地方之一,相關研究也指出南臺灣構樹族群與大洋洲島嶼構樹族群的緊密連結,支持臺灣是太平洋構樹與南島語族文化起源地的理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臺灣這塊構樹原生地舉辦這次當代構樹展覽,具有多重重要歷史意義。


展覽以突顯天然纖維與回收人造纖維的多樣性,透過藝術家在技術上與概念上多元迥異的轉化,回應今日的全球環境危機。


英文「Transfiguration」(中譯為蛻)一字定義為「型式或外表的全然改變,進入更美好或靈性的狀態」。因此我們要提問:由於多數人認為自然是神聖的,我們是否可能從自然中取材,並創作出比原始狀態更美好或更靈性的藝術呢?本展以擲地有聲的「YES!」回應此一叩問。參展藝術家藉由繁複多變的纖維創作過程,重新詮釋材料,帶入內容、想像與精神,創造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作品,擁有內蘊之美與情感力量。


「當代構樹-反應製作者的靈與魂」著重藝術家尊敬造紙傳統,運用構樹纖維進行創作,並以個人創意增添當代意涵。「變化-⼈類世的纖維地景」則將造紙置於二十一世紀的脈絡中演繹,強調藝術家運用天然纖維,結合從塑膠到金屬等回收人造纖維,透過紙創過程開展我們與自然界之間的對話。


展覽共有來自23個國家、89位藝術家共計129件展品參與,依展覽子題分別在工藝文化館以「變化—人類世的纖維地景」為題,展出天然或回收纖維材料搭配運用他種天然材質,例如木、陶或鐵創作之作品,呼籲在環境變遷下,及時作出改變的必要性;工藝設計館則以「當代構樹—反映製作者的靈與魂」為題,著重藝術家尊敬造紙的歷史傳統,運用構樹纖維作為主媒材的手抄紙創作,並以個人創意增添當代意涵。首次以構樹為主題的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歡迎民眾來體驗藝術家和構樹纖維共同妙化的蛻變能量場域。